夏季,尤其7~8月份,是中风发病率较高的季节。中风一旦发生,除非在发病的6个小时以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否则患者往往会死亡或留下偏瘫、失语、面瘫等后遗症。目前还没特别有效的疗法可治愈此病。所以,对于中风而言,预防的作用是远远大于治疗的作用。

  今年55岁的张某近几日经常出现头痛、眩晕、眼前发黑等不适,他以为工作太累,休息一下就行了,也就没放在心上。可前日他晨起后却发现自己右半身麻木无力、说不清话,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抢救。结果被确诊为脑梗塞,颅内已轻度水肿,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。财贸医院专家提出,对中风患者时间就是生命,早一秒钟抢救就会多一分治愈的把握,少一分致残、致死的危险。尤其对脑梗塞患者,如能在发病6个小时内及时抢救效果最好。

  警惕反季节中风

  人们常说的中风在医学上称为脑卒中,是一种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的疾病,按性质可分为脑梗塞和脑出血。一般冬春季节是中风高发期,可正是这一点也让很多患者放松警惕,或不按时服药,或不注意日常饮食起居,很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,导致中风。

  此外,伏天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,人体大量出汗后如不及时补水易使血黏度增加,血流减慢,有利于血栓的形成;夏季睡眠质量差,易促使夜间血压升高,加重心、脑血管负担;闷热天气,人的情绪容易烦躁、激动,使肾上腺素分泌过多,血管收缩,导致血压上升;空调温度过低使室内外温差过大,若频繁出入这样的房间,使脑血管反复收缩、扩张。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中风反季节增多。  

发现“信号”6个小时就诊

  值得关注的是,以往55岁以上中老年人高发的中风明显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。青壮年的中风患者大多防范意识薄弱,在发病初期出现轻微症状时多认为自己身体强壮不会有事儿,结果延误了病情,造成严重后果。所以,增加对中风的认识,及早捕捉其发病早期的蛛丝马迹至关重要。

  “脑出血发病突然,病情进展迅速,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,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、偏瘫、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,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等症状。”王润青认为。由于脑出血大多在动态下发病,且起病急、病症重,因而多数患者能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,但脑梗塞患者往往就不那么“幸运”了。脑梗塞起病缓慢,有的需要数小时至数天,初期症状也不明显,且多在睡眠等静息状态发病,因而易被患者忽视。一旦出现头痛、阵发性眩晕、眼前发黑、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、无力等症状时,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。临床实践证明,脑梗塞患者发病6个小时内若接受治疗,疗效非常理想。而一旦超过6个小时,疗效将大打折扣。

  避高温戒烟酒多喝水

  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,55岁后每长10岁患病率就增加1倍,吸烟酗酒者、“三高”人群以及有心、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尤应注意。炎炎酷暑要减少中风几率,首先要注意水分的补充,即使不太渴时也要喝水,出汗过多更应及时补水,尤其以热茶或凉开水为好。此外,研究认为中风之所以常在清晨发生,与夜间肌体缺水有关,所以,半夜醒来时可以适量饮水,以降低血黏度,预防血栓形成。其次,应戒烟限酒,最好不饮白酒,每日饮酒量不超20克,同时,出行避开高温时段,少去嘈杂、空气不流通的地方。另外,还要保证正常起居规律,确保睡眠质量,稳定情绪,避免大喜大悲。